近年来随着孩子户外活动减少,学习负担加重,电子产品普及,近视眼高发,初发低龄化,同龄儿童近视度数逐年增高,到了一个触目惊心的地步,而高度近视会导致并发症非常多,后果极其严重,影响国民素质提升,也导致了合格兵员数量减少,影响国防安全,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。
习主席发出指示,呵护好孩子的眼睛。国家八部委联合发文,制定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,提出两个目标,第一,到年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年的基础上,每年降低0.5个百分点,第二,年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下降到60%以下,高中阶段近视率下降到70%以下。
近视防控的关键在学龄前,户外活动时间需要保障,尤其是三岁以前的户外活动,这个年龄段的户外活动时间决定了生理储备的保持,如果没有充分的户外活动,导致近距离用眼太多消耗远视储备,过分的消耗会导致未来的高度近视,所以户外活动非常重要,而且这也是比较廉价易得的近视防控手段,同时对于青少年的整体身体健康也很重要。学龄前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是杜绝学龄前的读书写字,但是这个在国内是非常困难的,德国学龄前的教育违法,写入法律以后深入民心,所以德国青少年的近视眼发病率一直在15%,成人的发病率大概是百分之20,同时也可以看到德国的教育水平非但没有落后,甚至在很多方面做的非常好,比如德国裔的诺贝尔获奖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国家。可见学龄前的教育对于后天的成就关系并不是很大。这方面需要整个社会的配合。
其次是学龄期儿童的近视眼防控,近视的发生发展大致有三个方面,一是离焦,第二是不能够同时视,第三是还在发育长个子。离焦分三种,一种是旁中心离焦,第二个是中心离焦,第三个是调节滞后。旁中心离焦是中央部近视屈光度较大的状态,一旦发生以后及时采取措施,尽量延后佩戴眼镜的时间,视力达到0.6的近视,如果没有更好的预防措施,比如塑形镜,功能眼镜,先不要戴单焦镜,除非有散光。近视发生以后,需要进行角膜塑形,旁中心离焦的硬性隐形眼镜解决,或者解决离焦的框架眼镜。中心离焦主要是散光和配镜不准确导致的。带硬质角膜接触镜,可以解决大散光引起的离焦,找专业的技术人员,彻底的睫状肌麻痹来杜绝调节张力过大导致的近视过矫,来避免中心性离焦。调节滞后主要是与视疲劳有关,长期疲劳下用眼调节不准确,眼睛肌肉疲劳,会出现调节滞后而导致离焦,解决的办法,一个是减少用眼的时间,第二个是增加调节能力,也就是调节储备,补偿近用眼的能力,第三,改善眼位,建立双眼同视功能,就可以增强双眼视功能,提高眼睛的近用眼能力。双人的同时视功能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视功能,这个非常专业,懂的人不是很多,如果同时视功能不好的时候,一只眼睛看得清,一只眼睛看得不清,看不清那只眼睛的视觉信号就会被屏蔽,如果年龄比较小的话,可能会发生弱视,视觉信号被抑制。看不清的原因比较多,比如大度数屈光不正,眼位不正,或者是白内障等视路障碍。我们可以通过4点灯,马氏杆来检查。通过同视机进一步系统检查三级视功能,根据问题的来源做进一步的处理。
尽管这些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,但是都是亡羊补牢的,最好是在近视发生前就找到问题,解决问题才是近视防控的关键,也就是我们说的上医治未病。
预防主要通过改善双眼视功能,以及控制眼轴增加。两只眼睛一起使用,既轻松又持久,当各种原因引起两只眼睛同时使用能力受限或者条件不够的时候,两只眼睛不能一起使用,单只眼睛在使用的时候,时间稍长就容易累,也容易受伤,受累眼就表现为近视进展加快,或者演示储备,快速消耗,两只眼睛屈光度出现差异。如果这时候我们能够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,就可以让远视储备多保留一段时间。近视发展就会延缓一些。
眼轴不断增加,不仅与年龄增加有关,也就是生长发育,生长发育我们是无法控制的,但那些制造近视的因素,我们是可以进行干预的。无论哪种原因消耗远视储备,表现出来的都是眼轴增加,近视增加。目前比较有效的药物就是阿托品,高浓度效果好,但是副作用大,低浓度效果稍差,但是副作用比较小。当然阿托品控制近视的原因,大家还有争议。同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。监测眼轴是一个监测近视进展的金指标,比如一个9岁的孩子,眼轴大约是在20~21毫米,如果检查结果是23~24毫米之间,比同龄人大了三毫米,如果不加干预的话,这个孩子成年以后,大约就是度的近视,尽管现在表现出来的可能是一个度左右,所以这种情况让眼科医生来帮你判断比较好。
总之近视是可防可控的,只要方法得当,措施得力,抓住时机,同心协力,家长孩子一块儿持之以恒的努力,齐抓共管,坚持不懈,就能够获得良好的近视防控效果。往期写了很多这方面的文章,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。希望这些常识能够普及,让我们共同努力,全社会行动起来,给孩子一个光明的未来!
温馨提示
如果你喜欢本文,请分享到朋友圈,想要获得更多信息,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