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睛的成像原理
眼睛是球状的,当中充满透明的凝胶状的物质,有一个聚焦用的晶状体,通常还有一个可以控制进入眼睛光线多少的虹膜。眼睛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(屈光)来改变晶状体焦距获得倒立的、缩小的实像。眼睛所能看到的最远的点叫调节远点,正视眼所能看到的远点在极远处;眼睛所能看到的最近的点叫调节近点,两点之间称为调节范围。正常眼睛的近点在距离眼睛约10厘米处。
什么是近视人眼就像一部相机,近视是眼睛看远时图像落在“胶卷”前,感觉模糊,凑近后可变清楚。
常见的近视有哪些1眼轴过长——轴性近视
眼轴是眼睛这部相机从镜头(角膜)到胶卷(视网膜)的长度。一般7岁以后眼轴的正常值是23.5~24mm,眼轴每增长1mm,近视增加度。轴性近视占近视人群的90%。
2角膜弯曲过度——曲率性近视
正常角膜曲率半径为7.8mm,形状接近球面,若角膜过度弯曲,曲率半径会变小,角膜形状外凸,表现为近视。使用RGP或角膜塑形镜(MCT)矫正效果最佳。
3假性近视
当晶状体调节不能放松时,会表现为与近视一样的症状——看远模糊,看近清楚,直接验光所得结果会高于实际度数。睫状肌麻痹(散瞳)验光后,调节作用解除,虚高的近视度数消失。这部分近视称为假性近视。
假性近视通过睫状肌麻痹后可以消除,但如果直接小瞳验光配镜则会表现为真性近视,无法消除。15岁以下儿童应进行双眼视功能检查或散瞳验光,排除假性近视。
近视眼越来越多,看屏幕时间越多,就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视力在快速下降。世界上有超过20亿人拥有智能手机,其中使用最密集的地方就是中国,高达13亿的手机使用者,位居全球第一。人们平均每天要在手机屏幕上滑动次,大部分人眼睛盯留在屏幕上的时间超过每天3个小时,而连续盯着屏幕工作10小时的人,医院诊疗室的门口了。
屏幕吞没我们的生活,抢走我们的时间,
在正常状态下,人类的眼睛每分钟要眨15到20下,也就是说,每隔3秒钟左右,眼睛原则上应该有一次不自主的眨眼,这个过程被称为“瞬目过程”。每一次完全瞬目过程,上下眼睑完全覆盖眼球表面,让泪液均匀分布在角膜和结膜上,保持它们的湿润,并且让眼球得到至少0.2秒的休息。
但是,电子屏幕自体发光,并有刷新频率,不断闪烁,这种设计本身就对眼睛是一种刺激,导致它无法实现完全地眨眼,每分钟眨眼次数减少一半,甚至减少至三分之一。更要命的是,页面上还在源源不断跳出新的刺激点,眼球就会不自主地被吸引过去,从一个刺激点接连不断地转移到另一处,在这个移动过程中,眼睛持续保持紧张状态,完全瞬目次数明显减少。
这么一来,眼睛天生的自我保护功能,就被我们的技术设计强行破坏了。这种矛盾就解释了,为什么干眼症从一个在中国原本普通的不常见病,迅速成为患病率飙升的眼科最常见病。屏幕上的这些设计,导致眼睛内膜泪液分布不再均匀,增加了泪液的蒸发。最新的研究发现,屏幕使用最终会影响泪腺分泌,因为泪腺受到的刺激少了,总体分泌量就会受损。我们的眼睛会更容易疲劳,也更容易患上干眼症,进而诱发更多眼部疾病。
那么,医生能够给我们带来帮助吗?
医学上最标准的对策是工作执行20-20-20原则,每看电子屏幕20分钟,就停下来望向20英尺(约6米)外的地方,看至少20秒。但这样的医嘱很少人能真的执行,她也觉得很无力,只能开一些听上去不那么有效的处方——多闭闭眼啊,用蒸汽熏熏眼睛啊……
要多晒太阳。
“阳光对视觉发育的影响,是小儿眼科和视光学领域最热的课题之一。”大量研究数据证明,太阳光照充足的环境,能够造成周边离焦,减缓眼轴伸长,还能刺激视网膜释放多巴胺,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,光谱均匀的日照对眼睛也有保护性作用。
对照太阳和屏幕的光谱,就能清晰地看到它们之间的差异——太阳的光谱,是一种连续的全光谱,它拥有不同波段的光,这种光源经过长距离的传递,均匀弥散在我们的眼睛里,温和而均匀地刺激视网膜细胞发育,在过去的数千年里,养护了人类的眼睛。
但电子屏幕释放出的主要是高频蓝光,这也是为什么它会影响我们的睡眠,因为在晚间睡觉前刷手机,屏幕上的高频蓝光向大脑神经释放了错误的信号,“现在是白天,不能睡着啊”,这有可能会严重影响人类的昼夜调节。
近视也遗传
最大的问题在于代际传递。相比于父母双方均无近视的人来说,父母单方近视,对孩子的遗传增加概率是三倍;但如果父母双方都是近视,提高概率接近六倍,而且这些都是后天发生的近视。所以屏幕给眼睛带来的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,会一代又一代地传递下去。虽然出生的时候眼轴长度不至于有太大区别,但是在后天的环境中,他们有更高概率出现问题。
近视还是要合理的佩戴眼镜,近视会因为戴眼镜而更加严重么?
本文来源科普中国,每日人物,山东中医院,转载旨在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
点开链接即可查看:《环球物理高效提分方案》针对中高考、物理竞赛、满分物理,短期提分40-60分。
环球物理
ID:huanqiuwuli环球物理,以物理学习为主题,以传播物理文化为己任。专业于物理,致力于物理!以激发学习者学习物理的兴趣为目标,分享物理的智慧,学会用物理思维去思考问题,为大家展现一个有趣,丰富多彩的,神奇的物理世界!
-56143955-
投稿请联系
qq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