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读
教育部近日发布年工作要点,其中包括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,各地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比年下降0.5或1个百分点以上;加强作业、睡眠、手机、读物、体质等五项管理,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文件,以及开展中小学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等。把防控近视的问题纳入年度工作重点,说明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问题很严重了。
有多严重?作为父母家长,又该如何防控孩子的近视问题?
近视问题有多严重?
几年前就听说,我国少年儿童的近视率已经高居全球第一。具体来说,近视现在有多普遍?据去年6月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《中国眼健康白皮书》,在我国,有6亿多人饱受近视的困扰。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.6%。其中6岁儿童为14.5%,小学生为36%,初中生为71.6%,高中生为81%,大学生为90%。现如今不近视的孩子反而稀少
近视的原理
首先,我们要知道什么是近视,近视的由来。
图片来自“微言教育”
大多数近视眼是由眼轴变长导致的。说白了,如果把眼球比作是相机的镜头,那近视就是镜头对不上焦了,看不清楚了。
眼球这个相机的屈光状态是由角膜曲率(角膜的弯曲度)、眼轴(眼球长度)、晶状体屈光力(相当于相机的变焦镜头)决定。其中任何一项发生变化都会造成屈光不正。而眼轴是决定屈光状态的主要因素。
所以正常情况下,只要眼球的生物学形态参数(眼轴、角膜曲率、晶状体)不变化,近视就不会变化。市面上那些五花八门的治疗近视方法中,没有任何一种可以让角膜曲率变平坦,没有任何一种可以可以让眼轴缩短,所以也不能减少近视。
所以眼科医生才说:一旦真性近视,无法逆转!
而学生近视眼中,绝大部分是单纯性近视眼,约占97.8%,病理性近视眼仅占2.2%。而单纯性近视眼的形成,主要影响因素还是不良的视觉环境及行为。
单纯性近视形成的两个阶段
图片来源“微言教育”
1)生理性阶段(假性近视):可逆阶段
远视力下降只是一种现象,问题出在眼肌上,眼球的生物结构并没有发生改变(眼轴尚未异常增长)。
2)生物结构改变阶段(真性近视):不可逆阶段
眼肌的功能性问题已演变成了眼睛生物结构的改变(眼轴已异常增长)。
大数据研究结果表明:学生近视一旦产生,难以逆转,如不及时采取干预措施,听之任之,近视度就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长,而且在10~13岁时增长更快。父母近视,孩子一定会遗传吗?
要看父母近视的度数深浅,如果都是两三百的轻度近视,对遗传不会有太大影响,换句话说,孩子即便以后近视,也不会是因为遗传的关系。
但只要父母任何一方有度以上的高度近视,就可能会伴随高度近视眼底病变,孩子一般也都会有遗传,近视的可能性大大增加。别的小朋友可能要小学三年级左右近视,遗传的孩子幼儿园可能就会近视了。
注意,有些会隔代遗传,比如父母没有高度近视,但爷爷奶奶有,也可能遗传。
什医院查?
防治防治,防是最重要的,家长若发觉孩子可能出现视力问题,不管是任何苗头,医院里去查一下。尤其是父母高度近视的、孩子婴儿时期就查出有视力问题的,要做到每3-6个月定期随访。不要怕烦,一定要把苗头遏制住。
孩子出现这些苗头家长一定要注意:
看物体时经常眯眼、频繁眨眼、经常揉眼睛、经常歪着头看东西、经常皱眉、看东西时经常斜视、眼睛跟所看物体贴得很近、经常看错人或看不清东西、抱怨头痛或眼睛疲劳等
再说说视力标准,从标准视力来说——
3岁约达到0.6
4岁约达到0.8
5岁约达到1.0
如果查出来低于这个数值,医院里去看。5周岁以上视力标准都是1.0左右,若6岁左右仍不到1.0,没准正是假性近视的阶段。
注意,查视力要到专业的地方查,医院也好、幼儿园的定期体检也好,都可以,但家里自测会有误差。
到医院检查时,医生会检查屈光力远视储备、眼轴、角膜曲率,综合评估这个孩子的屈光状态是需要治疗还是密切随访。
家长们一定要留意,不是真正等孩子有问题了才来检查,最好超前点;另外,若标准放得太宽,可能就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。
关于视力保护
6个好习惯一定要帮孩子养成!
近视与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关系密切。尤其在疫情期间、在假期里,儿童青少年外出活动少,还要通过网课学习或者无节制使用电子产品,这无疑会导致近视的发生或者近视加深。
如何合理用眼,保护好视力?这些好习惯一定要帮孩子养成:1)加强户外运动为什么美国孩子近视率远比中国孩子低?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跟他们的教育注重户外运动有关。
研究表明,户外活动时间长的孩子,更不容易近视。孩子最好每天能有1-2小时的户外活动。
注意,关键是“户外”两个字,换句话说,孩子只要一天能在户外呆满2小时,哪怕不是运动,就是走走,也有用的。
眼科专家认为室内外有区别,在户外充足的自然光线照射下,瞳孔会变小,使成像更清晰;在户外运动时,眼睛更喜欢“远距离”和“追逐视”,焦点来回切换,眼球的调节作用更好。此外,户外的光照强度会激发人体多巴胺分泌,而多巴胺会对近视发生起到预防作用。
2)规范读写姿势
在孩子养成读写习惯的时期,家长要经常留意孩子的用眼行为,时刻提醒孩子保持规范的读写姿势,即眼睛与书本距离约为一尺、胸前与课桌距离约为一拳、握笔的手指与笔尖距离约为一寸,不要弯腰驼背,不能在光线较强或较暗的地方读书写字。
许多孩子喜欢在躺着、趴着或坐车、走路的时候看书用眼,这样的姿势虽然暂时比较舒服随意,但是由于光线环境不稳定、眼球承受一定的负担,对视力却有长期的损害。
3)鼓励劳逸结合
努力学习是好事,但人类的大脑和眼睛承受能力是有限的,长时间、高强度的用眼会导致眼部肌肉疲劳、供血不足和新陈代谢失衡等。
不论学业有多么繁重,家长都要经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