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专业是法律,不是眼科。
作为一个门外汉,这篇文字断断续续写了一个多月,不容易。但我还是坚持边学边写,谨慎地写。我建议你认真看,也希望你分享给身边的人看。
说实话,写这些文字的过程中,我真的常想:如果我早知道、早重视,该多好啊!
1惊出一身冷汗叮当半年复查视力,度数涨了50度。我没什么概念,于是问医生:就是这句话,惊出了我一身冷汗!因为我迅速脑补了下面这个表格--不夸张,一直认为“叮当早晚会近视”的我,第一次觉得这个事情这么可怕!
但我当时认为的可怕,还仅仅是这些高得出奇的数字...(学过这一轮后,我才知道这其实都还只是表象!)
一开始,我觉得自己只能被动接受。但我又真的不想除了定期检查配更高度数眼镜、配OK镜外,自己一无所知,无能为力。
我到处看书、看文字、看视频,还是想尽可能更多地了解近视原理和防控措施,多掌握些知识,只为了:
A.持续重视下去-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持久战!
B.把这重视传染给叮当-让他真的对自己负责!
C.在控制叮当近视发展这事上-尽可能多出力!
分享出来,希望父母们(尤其是孩子尚未近视的父母们)能够重视起来!
2这些想法你也有吗?1、我们都戴眼镜,孩子早晚得戴,没办法!
恩,确实,遗传有一定作用,尤其是父母高度近视,孩子近视概率确实相对高些。但环境因素和用眼习惯的影响真的更大!所以,本身患近视的家长应该更加关心有遗传因素的孩子:A.注意避免不利的环境因素;B.加倍督促孩子克服不良用眼习惯;C.定期检查眼睛。来防止近视出现或减轻近视的发展,减少遗传因素的影响。2、我孩子很少看PAD,不看手机,应该不会近视!近视的根源,是过多的近距离用眼!近距离用眼可不单单指看电子产品啊!当然也不仅仅指看书写字,任何近距离用眼,包括拼图、下棋、练琴,甚至玩乐高,都属于近距离用眼,都可能是导致近视的因素。3、孩子看远处模糊,得赶紧配眼镜,要不度数会越来越深!看不清赶紧配眼镜,有什么问题吗?当然有。因为儿童晶状体的调节力强,所以孩子的近视有真假之分,即“假性近视”和“真性近视”。“假性近视”:眼内的睫状肌持续紧张所导致的暂时看远处无法放松的状态;“真性近视”:眼轴拉长,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方。好,孩子看不清时,怎么区分呢?医院验光检查,通过药物使得睫状肌放松后进行验光,就是俗称的“散瞳验光”。如果检查后近视度数消失,就可以判断为“假”。反之,则为“真”。假性近视是不需要佩戴眼镜的。如果不做真假判断,盲目在眼镜店佩戴眼镜,会增加眼睛疲劳,从可挽救的假性近视,变成无药可救的真性近视了!4、度数不高先别配镜,否则再也摘不了了,度数只会越来越高!只要确定是真性近视了,就要及时佩戴眼镜!否则,模糊的视网膜像会促使眼轴增长,使度数加深。在孩子们快速发育期,不科学地用眼,眼轴长度会增长很快,近视度数就会相应增长得非常快!这些增长过程只与近距离用眼活动多少有关。也就是说,近视增加不是眼镜惹的祸,是近视发展的结果!与是否佩戴眼镜无关!5、我自己五百多度呢,孩子这一百多度不严重,配眼睛就好了!提醒你往上翻一下我脑补的那个吓人表格吧!什么早晚要戴、轻度不要紧...早和晚能一样吗?!6岁度和16岁度,能一样吗?!一定要知道:近视发生越早,近视进展持续的时间越久,近视进展的速度也越快,最终成年后近视度数也越高!6、听说眼保健产品、视力训练、中医理疗、按摩针灸能治近视!眼保健产品的主要作用是消除眼疲劳、放松调节,改善疲劳用眼的状态,它无法治疗真性近视!目前市场上有一些机构宣称可以“降低近视度数、治愈近视”等,其实都是没有科学证据的!再强调一遍,在目前的医疗技术条件下,近视不能治愈!要特别说一下“视力训练”:目前有不少给儿童做视力训练的视力保健机构,这种视知觉训练能短期提高裸眼视力,但它不能控制近视进展。视知觉训练会提高模糊适应能力,裸眼视力可以维持甚至提升,但屈光度数却有可能增加,直到增加的屈光度数无法被模糊适应代偿,裸眼视力就会急剧下降。屈光度才是评价近视进展的标准,不是视力!只能通过科学矫正,改善用眼习惯等方法控制近视进展速度。不要相信能治愈近视的宣传和商业营销。7、听说有一种“OK镜”,戴上就不会涨度数了!OK镜,也叫角膜塑形镜,是一种特殊设计的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。它采用特殊逆几何形态设计,中央平坦而周边陡峭,镜片与泪液层分布不均,由此产生的流体力学效应可以改变角膜的几何形态。通过佩戴它,使角膜中央区域的弧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平,从而暂时性降低一定量的近视度数,是一种可逆的非手术方式的物理矫形治疗方法。你可以这样理解:通过夜间佩戴角膜塑形镜,把角膜变成隐形眼镜的形状,也就相当于随时戴着自己角膜做的隐形眼镜。所以夜间戴镜8-10个小时,白天摘掉后不戴框架镜也可以看清。近年来的研究证实,角膜塑形对儿童近视进展有明显有效的控制作用,近视控制率在35%-60%。为什么角膜塑形镜控制进展比较好呢?常规的近视矫正手段,比如佩戴框架镜,会使中央焦点成像在视网膜上,但周边焦点成像在视网膜后形成周边远视离焦。佩戴角膜塑形镜后,角膜形态发生变化,使得周边视网膜形成了近视性离焦状态,即中央焦点成像在视网膜上,周边焦点成像在视网膜前。而周边视网膜的近视性离焦可保护近视,减缓眼轴增长。这是目前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进展的主要原理。注:后面会提到--远视性离焦,会导致近视增长的加快。角膜塑形镜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操作,包括正确佩戴、护理,并随访,否则有微生物性角膜炎发病的概率。同时,它的控制效果与近视程度、散光程度、眼表健康状况、角膜曲率大小、能否正确配戴及护理、配戴的依从性等等有关,并不是一戴上就一劳永逸了!8、等到十八岁,做个近视手术就行了!屈光手术是对近视做“矫正”而不是“治愈”,矫正就如同戴眼镜一样。你可以这样理解:比如做角膜屈光手术就是把角膜切削为隐形眼镜的形状,相当于随时戴着用自己的角膜做的隐形眼镜。所以,手术只是把原来需要戴的眼镜摘掉了,而眼球的大小、形状都没有改变。更没有改变近视眼的本质,根本无法预防及解决近视并发症,眼底视网膜和其它组织仍然有致盲性病变的可能。不是做了近视手术就万事大吉了,它只是个治标不治本的方法!说实话,肯定有人会觉得:没什么大不了的。是啊,现在的社会环境--孩子们竞争大,学业压力大、负担重,还有需要近距离用眼的课外素质培养,身边的小眼镜儿确实越来越多,好像大家都麻木了。医院,你会看到周围不少同样来配镜子的小朋友,你更会觉得原来也挺常见的。当然,解决方法也简单--配眼镜。以后度数增加了也好解决--换更深度数的眼镜。我原来就这么想的......但,这真的是坑啊!对于孩子来说,这怎么会是简单问题呢?!不要忘了,他们正在发育啊,而且是快速发育!!!发育就意味着,随着年龄增长以及越来越繁重的学习压力,会加深多少度,会不会变为高度近视是个未知数啊!你还记得我前面脑补的那个表格吧?!那你可能会问了,高度近视到底有什么可怕的?咱们来说说高度近视的风险和并发症!首先要知道:屈光度超过-6.00(D)或眼轴超过26mm为高度近视。再强调一遍,你可以理解:度以上的近视是高度近视。高度近视发生眼部并发症,比如白内障、青光眼、玻璃体浑浊、斜视、视网膜脱离、近视性黄斑变性等的风险会大幅增加!所有这些并发症都会导致不可逆转的视力丧失,甚至致盲!下面这幅图片反映的是近视程度与黄斑病变、视网膜脱离发生风险的关系。可以看出,当近视超过度(或眼轴超过26mm)后,黄斑病变和视网膜脱离发生的风险呈指数级增加!以下数据也值得